【北大人文讲座第433讲】石定栩《“了₂”的语法功能和对外汉语教育》讲座纪要
2024年10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文讲座第433讲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09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石定栩教授主讲,题目为“了₂”的语法功能和对外汉语教育。讲座由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黄立副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100余人在线上和线下参与本次活动。
石定栩教授作报告
石定栩通过中文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出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所给出的语法规则和解释虽然能解释课本中的一些语言现象,特别是能说明哪些句子可以使用,但对于不成立的句子可能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对于中文教师来说,理解这些句子成立与否背后的语法规则尤为重要。聚焦到“了₂”的问题,他介绍了不同学者的观点,并指出“了₂”并不表示时制,也与所附小句的时制无关。
石定栩提出,过往学者认为“了₂”会改变所附小句的体貌和意义,但实际上“了₂”附着在小句末尾,辖域涵盖整个小句,与小句的整体内容相关,而与内部的动词等句法成分没有直接关系;“了₂”的功能可以归纳为表示状态的起始,即从之前的状态进入小句所描述的状态,这一变化在命题时间或参照时间之前发生,变化形成的状态延续到参照时间仍然为真。
石定栩认为“了₂”的功能与句法、语义、语篇和语境都有关联,“了₂”能否附着在一个小句的后面,受制于小句命题的语义同“了₂”的匹配关系,比如它能较自由地同表示状态的小句搭配,而难与由“没”否定的小句搭配,并强调“了₂”会“迫使”小句凸显一个表示状态的解读,不过有些通常不能说的“了₂”句,放入特定语境就可以接受了。他以[复句[命题1Prop1][命题2Prop2][命题3Prop3]了₂]对“了₂”在这些特殊语境中的解读进行了形式化的概括。
在随后的讨论中,参会师生结合具体教学经验,对“了₂”的语法功能、语义要求等问题结合例句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就“了₂”的词类归属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
通过此次讲座,参会者对“了₂”的语法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视角,也为如何在国际中文教育特别是语法教学中更好地解释、教授相关语法现象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
文:张竹芮